7月14日,公司黨支部為慶祝黨的生日,弘揚黨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公司組織全體黨員,開展紅色革命之旅,走向貴州的遵義和貴陽,感受先輩們在艱苦條件下仍能戰(zhàn)勝重重困難,堅持為祖國的勝利而戰(zhàn)斗的精神。
全體黨員來到國民黨軍統(tǒng)所設規(guī)模最大、管理最嚴、關(guān)押人員級別最高的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。在紀念碑前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舉行了入黨宣誓議式,全體黨員舉起右手重溫了入黨誓言。宣誓完后大家參觀了紀念館。在集中營的門口設有一座座黑漆漆的望塔,高墻上布滿鐵絲網(wǎng),進入眼簾的這些景象好似還原當年的場景,令人振奮。當年“小蘿卜頭”宋振中和母親徐林俠就關(guān)在此監(jiān)獄里,他從一歲入獄,在監(jiān)獄被關(guān)了整整八年,九歲時遇害,成為我國年齡最小的烈士。在半山腰處有一個隱蔽的溶洞,當年被稱之為“貓洞”。國民黨看押人員就在此地,對革命者實施一種叫“披麻戴孝”的酷刑,活活將他們折磨死在此地而就地埋在洞里。
在聽完解說員對集中營的介紹后,我們不僅感受到革命先烈為了遠大的理想,為了革命取得勝利,與殘酷的敵人作斗爭,寧死不屈精神。更要反思我們現(xiàn)在的生活來之不易,要珍惜眼前的生活,這都是當年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安定團結(jié)。
次日,我們來到遵義會議會址,觀看了當年紅軍長征時留下的物品,重溫當年長征路的艱辛和驚心動魄。當時由于“左傾”路線的干擾,造成中國共產(chǎn)黨第五次反“圍剿”的失敗。黨和紅軍面臨最為難的時刻,中國工農(nóng)紅軍長征到達遵義,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開了歷史上有名的“遵義會議”,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,確定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(lǐng)導地位,挽救了中國革命的此次危機。
通過這次紅色之旅,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革命史與新中國的發(fā)展史,感受到當今的生活來之不易,作為新時代的黨員,更要弘揚黨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銘記老一輩的革命遺志。在困難與危險面前,不怕苦,不怕累,堅持與惡劣的勢力作斗爭。黨員干部作為公司的先鋒代表,要起到帶頭作用,積極帶動公司員工,為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奉獻自己的力量。
|